氣候變遷下,
面臨的是枯水抗旱、水患防災,
水資源安全,是一大的挑戰。

極端氣候加劇 用水危機蔓延

不管嚴重乾旱,還是暴雨成災,都指向一個結果,那就是無水可用。

2018 年,澳洲農業大省新南威爾斯,遭遇半世紀最嚴重的乾旱。

2018 年 7 月,梅雨鋒面造成日本西部大雨成災。每小時降雨量超過 100 毫米的大雨,日本賦予一個貼切又充滿畫面的稱呼 ─「游擊隊豪雨」(guerrilla rainstorm)。

日本氣象協會預測,到 2090 年之前,日本每年各地下暴雨的次數,將是現在的兩倍。

2018 年 8 月 23 日,台灣中南部發生大水災,造成 7 死百餘傷,但也即時解除南台灣旱象。

南化水庫蓄水率,從原本不到 35%,直接突破 80%;曾文水庫蓄水量達到 100%。

南化水庫 六月乾旱限水

南化水庫 八月暴雨淹水

只是極端降雨,造成水庫淤積嚴重,大雨來臨,有時只能被迫洩洪;兩個月不下雨,台灣供水立刻拉警報。

台灣降水量是全球平均降雨量的 2.6 倍,卻因地狹人稠、山坡陡峭、雨勢集中,河川短促,所以大部分雨水都迅速流入海洋。

因此台灣每人平均可分配到的水量,只有全球平均值的 1/7,屬於缺水的地區。

但台灣的水價卻出奇的低,只有世界平均值的 1/4,水價太便宜的結果,導致民眾不懂珍惜水資源,節約用水往往只能道德勸說,無法以價制量或改善供水管設備。

在極端氣候的影響下,總雨量沒有減少,但降雨的天數變少,使得南部水情經常遊走在危險邊緣。

極端暴雨,留住的有限,這樣的未來,我們能安心嗎?

留下每滴水 他山之石可借鏡

化解水危機 香港的開源與節流

台灣取法 日本再生水